施慈点头道:“好,那我便去这青云观走一遭。!暁·税?宅¨ ?追+蕞~新+漳?踕¢”
该交代的已经交代清楚,殷正尧站起身:“那我就先告辞了,祝先生此行一路顺风。”
施慈也笑着朝他拱拱手:“必不负君所托。”
第43章 第三十四章 画皮1
施慈和江鸿到达伏临县城门口的时候正是天光乍破,云层泛起一点白光,正好照亮了高高的城墙。
施慈远远看去城中一片繁华,街道上挂满了符咒和八卦,不少地方都留有青云观特有的徽纹,看得出来这座县城的确是崇尚道教,尤其是青云观。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得十分隆重,熙熙攘攘往一个方向去,施慈和江鸿二人进了城门,随着人群一路往前,最后停在了青云观门口的广场上。
经场早就布置完毕,地上有许多蒲团,想来是这些人坐的地方,而上面些的位置有一座高台,台上左右两边站着两位童子,中央摆着一个蒲团,看起来像是在等人上去登台讲道。
施慈二人站在不远不近的位置,眼看着天色渐渐明朗起来,百姓们都坐定,来的晚些抢不到蒲团的人就坐在后面的地上,从前面往后看去竟延绵看不到尽头。′1-3\3,t·x_t..?c/o.m′
在最前面的人一身官服,年纪约莫五六十岁,续着长须,这就是伏临县的县令徐兴文了。
伏临县崇尚修士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徐兴文,他本身就是修仙狂热分子,殷正尧给的消息里此人年轻时曾经被不少伪装成修饰的江湖骗子骗过,但是依旧不改对修仙的热爱。他本身是没有资质修仙的,但是他膝下两个儿子却有些天赋,拜入了青云观,师父正是青云观的观主。
徐兴文在伏临县为官几十载,颇受百姓们爱戴,不少百姓都受到他的影响,而青云观本身又经常做好事,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施粥济人,长时间下来,伏临县已经成为青云观的脑残粉。
徐兴文的儿子们拜入青云观,他和青云观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说在伏临县,青云观的观主地位直线上升,几乎和徐兴文平起平坐。
而在别的地方却没有这种现象。
修士们虽说地位的确比普通百姓更高,加之平常降妖伏魔、有寻常人没有的本事,在百姓中会备受尊敬,但也没有到如此离谱的地步。?l^u\o¨l.a\b+o*o+k′.¨c!o^m?
青云观的名声的确不错,倘若施慈说它一句不好,恐怕会被百姓们的唾沫淹死。
如此一来,只能先打入内部,再从长计议。
既然青云观让游历的修士住进去,那就说明中观中的确没有猫腻。
要不就是因为有十分的把握,让别人发现不了异常。
施慈可不信前来查案的国师府出身的人会在伏临县凭空蒸发。
眼见日头越来越高,台上忽然出现了一个中年道人的身影,他出现得十分突兀,可底下的百姓们却习以为常,看来平时经常使用这种神出鬼没的方法。
他朝百姓们打了个稽首,扬声道:“贫道青云子,多谢各位居士前来听贫道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