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对于这种浪费精力的烂事,不值得去操那个心。~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但是国家法令就不一样了。秦朝的制度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地球上最苛刻的法制。如果非用一句不厚道的话来骂,那就是简直没人性。刘恒熟读老子的《道德经》,他知道水能载船、亦能覆船的深刻道理,他认为汉朝之法令前几任主政的皇帝或皇后都多少改过一些,但是远远不够。所以现在趁他在位之时,必须改得彻底些,以达到医根治本的作用。
而且,遣送列侯回封国,简直就不是一般的符合刘恒口味。像周勃这帮人,就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总是坐不安席,睡不成眠。正所谓一朝君来一朝臣,现在该是到了换水的时候了。
于是,刘恒马上把贾谊此条建议变成现实,颁布出去。
那时,周勃和灌婴等人一听说刘恒要打发诸多功臣回封地养老,马上就跳起来了。
傻瓜都看得出来,刘恒热心踢列侯回封国,摆明就是想让眼前这帮老家伙退休,从此提拔自己的人登台。.求¨书^帮\ \庚*歆.最,筷^这样的话,打江山的是他们,坐江山的是刘恒,享受江山的却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这简直就是欺负人!
那怎么办?就这样被送回老家了?
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拖!能拖一天是一天!大家都不回去,看你刘恒怎么整下去!
贾谊,你给我记着!周勃和灌婴发狠话了。
终于,周勃和灌婴等来了一个报复贾谊的机会。
有一次,刘恒想提拔贾谊任公卿之位,就此事在朝会上和众公卿商议。没想到的是,周勃和灌婴等纠结一帮同僚马上跳出来大声喊“不”!
所谓公卿,就是三公九卿。西汉初期,三公指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九卿指的则是奉常(祭祀部长)、郎中令(宫廷禁卫官司令)、中大夫令(首都保安司令)、太仆(交通部长)、廷尉(司法部长)、典客(外籍官民接待总监)、宗正(皇族事务部长)、治粟内史(粮食部长)、少府(宫廷供应部长)。他们的官位都是二千石,是政府机构里的最高官。.t?a-k/a`n*s*h?u~.?c′o.m′
刘恒提名贾谊升入公卿之位的这年,即孝文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实际年龄为二十六岁。
如果说,才华也是一种生产力,可贾谊的这种才华生产力也强悍得太不可思议了吧。就在四年前,他还是河南郡守属下豢养的一个门客。那时的周勃和灌婴早就名扬天下,更不知道贾谊为何人何物。如今,让这么一个嘴上没毛的书生以火箭般的速度插到高级干部队伍里,实在让汉朝那帮老臣难以接受。
于是,包括周勃在内,一大堆既得公卿利益者马上联合对刘恒奏道:“洛阳小子贾生无学无主,年纪轻轻就想专权擅事,以后汉朝肯定就乱在这个浑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