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高治也不反驳,反而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白、刘家的二位小姐,诗书礼仪俱全,都是知情知趣的好姑娘,而王家……”
赢高治顿了顿,斜眼扫了那份族谱一眼,嘴角弯得愈发放肆:“王家女儿多,年纪合适的也不止一个,听说有位四姑娘,自幼习骑射,才情不俗,还善养马。还有六姑娘,精通账目、擅管家务,还有太原王家那边的两个姑娘,一个据说美若天仙,另一个乃是天纵文采……啊哈哈哈哈!”
赢高治彻底绷不住了:“本王想全都要!”
李北玄:“……”
当然,全都要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等到三家都敲定之后,一行人也该启程出发了。
眼下时间紧迫,晋阳的局势才是真正的大头。
于是第四日清晨,李北玄与赢高治一早就开始整理事务。
潞川灾后诸事繁杂,既有赈粮安置,又有户籍重整、田亩清点、难民回迁等一应繁务。
李北玄亲自拟出三道政令,将赈灾收尾的主责交给本地官署。
由县尉周德昌统筹灾民事务,稳定迁户。
至于粮道、商货、赎贷等一系列涉及大量人手与调动的事情,则干脆划为本地合作事务,分派给王、白、刘三家。
这一手,看似士绅得势,实则却是李北玄在放权之前的最后一道枷锁。
让三家共同承担灾后治理,就是把他们彻底绑进朝廷体系。
想接着婚事往上爬?
可以。
但潞川这块盘子,必须得稳住。
王、白、刘三家自然明白这意思。
可如今的形势,他们也不敢推辞。
哪怕是王家,也只能笑着接了这口锅。
……
第四日的午后,
官署中一片忙碌。
有人装车,有人点兵,有人清点文牍、整理印章。
而厅内,李北玄和赢高治正坐在最靠窗的席位上,听着属下汇报最后一批赈灾账目。
“……根据户部仓报与本地留守县尉所记,潞川西郊尚有三百三十一户灾民,现已安排入南镇的空营,依照冬令节制,每人每日发米五钱,柴草半束,医药则与刘氏设立的小仓协同负责。”
“五钱?会不会有点少?”
赢高治闻言,扭头看向李北玄。
而李北玄摇了摇头,眼神中有一丝丝的悲悯,但更多的还是怅然:“不少了,五钱米再加上杂豆、草根、树皮,煮成粥,够让灾民撑下去了。”
“还、还要加草根和树皮?!”
赢高治登时挑起了眉:“我们不是有两万多石粮食吗?!”
“是有这些。”
李北玄点点头,无奈地说:“但这些粮食,难道要全留在潞川?晋阳再是灾难中心,殿下你还记得吗,咱们刚走出京城那会儿,晋阳就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形,而此时晋阳又情况不明,我们得多带一些,有备无患。”
听见这话,赢高治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但到底也没再反驳,只是低声道:“那……那我们带走多少?”
“一万打底,上不封顶,你要是真的心疼灾民,不如再跟你三个未来岳家商量商量,让他们多出一些?”
赢高治:“呃,呵呵……”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