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义口中的湾州酒坊,正是汝阳郡王李珑的产业。¢v!7`x`s-w′.+c,o?m/
这些年李进在南洋专心酿酒,研发出了不少新奇的品种,连李瑛喊他回去巡马场都兴趣缺缺。
李瑛也是拿这个堂兄没办法,只能改封他为光禄寺卿,专管掌酝署。李珑得了正经的名头,便如老鼠掉进了米缸,干脆在湾州住下不回长安了。
他的理由也十分充分。湾州粮食长得快,果子种类多,气候也适合酿酒。当初先帝能在桥东村特地增设一处酱园,今上不如也在湾州建个掌酝署分署,他有信心为朝廷制出更多的好酒。
李瑛:……
没办法,还能怎么办?只能由着他了。
于是光禄寺在南洋增设了一座湾州酒坊,原本皇帝只是想给堂兄找个差事,结果万万没想到,此后湾州酒坊竟然一飞冲天,名扬海外,成了大唐对外的一张名片。?s-o·s^o¢x!s!w*.*c·o+m+
就…怎么说,李琏自己也没想到,他主持酿造的那些酒,不但大唐人喜欢,米洲、土澳洲和大食商人更喜欢,每每开窖都供不应求。
湾州的酒坊更是如雨后春笋一样开的遍地都是,湾州的土地不够用了,于是城市开始向外扩张,其势力范围逐渐拓展到山地和离岛。本地的土著部落一开始还十分担忧,后来发现跟这些外族人做生意也挺不错的,有吃有喝有得用,生活品质比之前提升了不少,慢慢的也就接受了。
这一年,南洋钢铁工坊正式成立,从土澳大陆运来的高品质矿石被投入高炉熔炼,化为一炉一炉的铁水,最终成为军兵手中的武器,民众手中的工具。
因为有了稳定的矿石来源,大唐的冶铁工艺也在迅速发展,铁制品不再是权贵专用,平民百姓也能用得起铁锅铁铲,享受煎炒烹炸的烟火气。
“轩福楼的这口锅,还是薛三郎融了自家的铁犁给烧出来的呢!专门为了给宋王…哦,现在是宁王了,给老王爷炒菜用。¨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
易不静骄傲地指着装裱在自家墙上一口黑铁锅,对自家儿子说道。
“你爹我能重振轩福楼,重振易家门楣,靠的就是这个传家宝。以后你接手了酒楼,你也要按爹的法子代代传承,代代发扬,时刻记得铁锅炒菜就是从咱们轩福楼传出去的,这是薛大人送给咱们老易家立身之本!”
嗯嗯嗯,是是是。
他儿子连连点头。
这话他打从记事就开始听,一直听到娶妻生子,但到现在他也没见过那位“薛大人”,没机会去拜见他老易家这位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