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整个人算计政斗不行,但琢磨人性还是有点天分的,知道皇帝就喜欢他有私心,有贪欲。
以前朝中有个叫薛大壮的小子出身跟他差不多,可人家可比他能干多了,什么榨油改农具飞天入海都能干,但那又怎样?还不是因为为人过于清高,现在还被陛下打发到南洋海岛上种地,一点福都没享到。
陛下需要薛三这样的人干活,但却不需要有个道德标杆在他跟前杵着。天子天子,乃是天命所归的人,帝王都有人欲有短板,凭什么你一个臣子成了完人呢?你又不是神仙!
别说,杨国忠还真是精准地把握了李隆基的心思,官职一路坐着火箭往上拔,很快与李林甫和韦坚打得有来有回,让皇帝能安心坐山观虎斗。
但就是苦了大唐的百姓。
李琮虽然远在南洋,但他身为南洋大都护每两年就要回京述职,也没少见证朝堂政斗的残酷。
但他孤悬海上,又是早早便退出了太子之位的政斗。虽然三方人马都有意拉拢他,但也真没把南洋都护府当回事,饶是这样,依旧让他疲于应对。
暴风眼中的李琮当然不愿意748走,他还指望着有事找薛先生商量呢,出海什么时候不行。
但748等不得了。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从开元二十三年拖到开元二十八年,统已经隐约有种倒计时的预感,宿主的第三剧情节点要是在不通关,可能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
于是在748的一再要求下,李隆基和李琮终于同意船队启航,二次前往米洲大陆。
船队出了湾州港,大壮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一晃十年,他终于又过上了自由航行的日子。说起来虽然漂流太平洋十分辛苦,看那种身心自由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哪怕吃糠咽菜也比在兴庆宫的大殿站桩舒服。
这些年他也应召回京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深刻地感觉到大唐的朝堂已经跟他熟悉的模样不同了,再没有那种百业待兴、生机竟发的氛围。相反的,华丽威严的宫殿遮不住靡败奢颓之气,仿佛一丛开到荼靡的花,看似艳丽逼人,实则已然是最后的盛放,开过之后便要衰败。
张说、姚崇、宋璟、张嘉贞、王晙、萧嵩。
开元初年的姚宋之治再不得见,取而代之的是杨国忠李林甫之流,大壮熟悉的很多名字已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古。
他知道,这大唐迟早也是要作古的,就如那些已经离去的人,是投入时间长河中的一粒沙,只能被裹挟着向前,直到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