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他还不能出言反驳,因为高力士也跟着宋王一起去了海州,高力士对陛下忠心耿耿,今日但凡宋王有任何隐瞒高力士都会出言,他站在殿上一直不吭声,不就说明宋王参的都是实情!?
“陛下!但凡那言官能亲自去海州看上一看,他也不是写出如此可笑荒唐的参折!”
李成器悲愤道。?z¨x?s^w\8_./c_o.m-
“他说丰岳县城香火笼罩,他怎知那不是因为菽油而烧起来的锅灶!?他说桥东村人说泉眼是汤泉仙,岂知桥东方言叫温泉作‘烫泉’,全村人挖地窖挖出来的泉眼,谁说是仙人点化了?!虽说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但丰岳县的说法和周柏完全两个模样,如此道听途说混淆视听,怕不是别有用心了!”
这话说的可重了,偏偏张说还没法反驳,谁叫他自己刚干了一件别有用心的事儿呢!
陛下看重姚崇,欲以姚崇为相。1\3·1?t`x~t?.^c+o!m¢张说与姚崇在武周时代便同朝为官,脾气秉性南辕北辙,私底下伸腿使绊子的事儿也没少做。
李隆基登基以后,原本是以张说出任紫微令(中书令)一职,权倾朝野,风光无俩。不过最近李老三有意启用姚崇,把姚崇从同州刺史的位置上提拔到中央,张说这心里就跟火上房一样着急。
一山不容二虎啊!陛下启用姚崇,这是对他做中书令不满,要清理他这个旧臣?!
有心阻拦,但到底还要大唐首席宰相的脸面,只能按照老办法,暗搓搓给姚崇使绊子。
张说就找到了赵彦昭。
赵彦昭此人,文采是有的,而且写出来的诗颇有豪迈气相,但他却是一个权势欲很重的人。景龙四年正月,中宗派他作为正使送金城公主赴吐蕃和亲,赵彦昭担心出去一趟会失势,于是挖门捣洞求了安乐公主说情,另换了其他人代替。′d-u¨s_h,u′8/8..\c?o′m_如今张说炙手可热,姚崇又看不上赵彦昭的为人,他当然要为张说出力。
于是赵彦昭上本,弹劾姚崇。
奏本递上去几天了,今上一直没有动静,好巧不巧今天上朝,宋王忽然状告御史台(中书省),不能不让张说多想。
周柏愚蠢!打狗怎么不看看人家主人!?
别以为流外五等的酱官就没靠山,你知道人家是谁举荐上去的?宋王也是你能惹得的!?
赵彦昭气得肝疼,还不能分辩惹事儿的是中书省。宋王殿下参的是言官构陷诬告的风气,这种事儿御史台也不能说完全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