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前朝太子宗政昶元,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册立为太子,肩负着一国的重任。/6`妖`墈′书?罔? .首-发′父皇做事循规蹈矩,一贯遵循祖宗家法,唯独在带他上早朝一事,无论诸位大臣如何拿祖宗规矩来反驳,始终坚持己见。
因为父皇坚信,读万卷书很重要,行万里路,更加重要。若是只读书,而不实践,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所以从他记事起,父皇便每日带他去上早朝,让他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能够切实了解朝中大小事务。
并且,还会让他参与进来,鼓励他说出内心的想法,哪怕他说的是一些令人捧腹的童稚想法,父皇也会笑着夸他很有自己的主见,将来一定是个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帝王。
从来没有将他当成一个稚儿看待。
可惜,父皇是一个仁德,又有些优柔寡断的帝王,虽然任人唯贤,勤政爱民,但终究是少了一份杀伐果决的魄力与血性,这才导致了王朝的覆灭。*幻!想?姬/ +免^肺!跃^渎·
宫变那一日,他不过七八岁的年纪,父皇和母妃身边的亲信带他逃了出去,藏在国寺里头,这才躲过一劫。
等风头过去了,母妃身边的女官,带着他回到母妃祖籍生活,并且给他改了姓名。
名义上,女官是他的亲姑姑,他的父母双亡,寄养在他的家里。
因此,他跟着女官姓燕。
直到他十几岁,金榜题名,这才重新回到都城,留在了楚明渊的身边,一心为复国筹谋,从来不会将心思放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可仪贞公主是一个例外。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国寺。
那一年,他二十三岁。~微_趣-晓*说¢ *蕪\错!内\容·
她十二岁。
他染了风寒,去了国寺清修,闲来无事便与虚清大师辩经,开释他心里积压的情绪。那一日傍晚,他带着小沙弥从虚清大师的禅房出来,去往斋堂用膳。恰好经过国寺扩建的地儿,在那儿遇见了一个小丫头。
小丫头衣着朴素,乌黑柔顺的头发梳成双丫髻,绑着两根红色的绸带,再无别的装饰。
她挑着一担水,十分吃力,往斋堂地方向走去。